1月16日,接診第一例不明原因發熱病人,立即隔離收治。
1月17日,襄陽市首個“不明原因肺炎”隔離病區投入使用。
1月25日起,對所有隔離病人增加中藥治療,55例輕型患者無一例轉重。
2月6日,在全省率先對所有發熱病人實施CT檢查,盡早發現,阻斷傳染源。
3月3日,在襄陽市所有縣(市、區)實現確診和疑似病例出院清零,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密接者隔離解除、收治出院清零……
為宜城市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勝利,宜城市人民醫院全力打好阻擊戰、殲滅戰。
疫情期間,宜城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眾志成城,奮戰在抗疫一線。經過41天的艱苦努力,接診發熱病人3218人次,收治疑似病人129人。其中,確診患者67人,成功治愈危重癥患者14人,治愈一例1歲的確診患兒。
“我們醫院沒有一名員工和住院患者感染。”院黨委書記、院長劉明新,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。
快速反應
1月16日晚11時許,從武漢歸來的唐先生高燒咳嗽,來到宜城市人民醫院就診。
初步檢查后,接診醫生立即向醫院領導報告。院長劉明新馬上通知呼吸內科、重癥醫學科和感染科專家會診。經血常規、CT檢查后,初步診斷唐先生為“不明原因肺炎”患者。
“在感染科開辟單間隔離收治。”劉明新果斷決策,把疫情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。宜城市人民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,正式打響。
1月17日早上7時,宜城市人民醫院首次召開由院領導和醫務科、護理部、院感辦、公衛科等相關負責人參加的“不明原因肺炎”收治工作“諸葛亮”會。
醫院當日迅速騰空感染科做為隔離病區,增派發熱門診、預檢分診人員,對檢驗、CT檢查、收費、藥房等環節進行獨立改造,實行24小時值班,提高疫情防控處置效率,降低院內交叉感染。
強化院感管理,每日院內所有房間最少做到2次消毒。日常住院病區實行閉門管理,對新入院患者實行等候區設置,分區收治,采取體溫檢查、CT排除等措施,將門診口腔科、眼科等高風險診室關閉。
隨著發熱病人的逐漸增加,宜城市委、市政府精準施策,全市疫情防控救治預案不斷優化,確保了應收盡收,應治盡治。1月27日,接管改造的宜城市鄢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隔離病區投入使用。1月31日,接管的瑪麗龍頭醫院隔離病區,開始收治病人。
至此,形成宜城市人民醫院感染疾病科收治重癥患者,瑪麗龍頭醫院隔離病區收治輕型、普通性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,鄢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密切接觸者的分級分型診療網絡,明顯提高了宜城市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效率,提升了治療效果。
為做到早發現和阻斷傳染源,宜城市在全省率先對所有發熱人員進行免費CT檢查。宜城市人民醫院組織專班,進行篩查和甄別,確保不漏一人。
“我們充分發揮醫院中醫中藥優勢,從1月25日起,每日對所有住院的危重癥、輕型、普通型、疑似和康復病人分別查房,辯證使用中藥方劑,效果較為明顯。”劉明新說。
每天早上7點,醫院疫情調度工作會。每天晚上6點,重點病例分析、討論多學科診療工作。疫情爆發的41天里,這兩個會,從未間斷。
3月3日,宜城市率先在襄陽市所有縣市區實現“四類”病人清零。“這是在宜城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全市多崗位緊密協作、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。”劉明新表示。
全力以赴 沖鋒在前
50歲的唐先生一入院,就成為醫院重點關注的對象。唐先生開始認為只是感冒引起的重癥發燒咳嗽。加上封閉的病房環境,唐先生心里非常焦慮,有些不配合治療。
入院一周后,唐先生癥狀逐漸加重,呼吸困難,CT顯示肺部毛玻璃改變明顯,遂使用經鼻高流量吸氧。慎重起見,宜城市人民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劉再伏,邀請襄陽市專家組成員為唐先生會診,反復調整治療方案。
護士長李華連續四天三夜,守在唐先生病床前,治療輸液,喂水喂飯,處理大小便,并一直鼓勵他,“一定要配合治療,我們和你家人一起支持你。”
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唐先生越來越配合治療,血氧飽和度慢慢恢復到95%以上,于2月底治愈出院。
2月4日,病情較重的蔚先生因發熱被隔離收治。
劉再伏考慮蔚先生患有糖尿病、慢阻肺和肺大泡等疾病多年,先后組織院內、襄陽市專家會診,最終在中國醫科大學教授馬曉春遠程視頻會診的支持下,治療方案不斷優化,蔚先生轉危為安。
為了做好危重癥病人的精細化治療,醫院專家組詳細記錄每個病人的病情、體重、基礎疾病、身體機能等信息,經過綜合分析和評估,精確計算出每名病人每天所需的熱量、腸道營養、生命支持等關鍵指數,對病人進行精準的治療和營養支持。
2月中旬,丁先生和妻子雙雙確診,住進了瑪麗龍頭醫院隔離病區。
宜城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姚春勇發現這一特殊情況后,每天早上查房時,總會多安慰他們幾句,“沒事的,把心放寬些,很快就會好。”
一周后,丁先生CT結果顯示,病情有加重趨勢,需要轉到醫院感染疾病科治療。丁先生夫妻一下子緊張起來。“沒事的,那邊治療條件好一些,如果不放心,你就給我打電話。”姚春勇把電話號碼告訴了丁先生。
丁先生病情恢復的很快,比妻子早幾天出院。“姚主任,我老婆這幾天好多了吧!”“等疫情結束了請你喝酒。”“一定聽你的話,做好康復治療。”
認真觀察病情變化,及時調整氧流量和呼吸機參數,維護中心靜脈導管(CVC),為病人翻身叩背、霧化吸入,鼻飼和注藥,留置導尿的護理……這些平時頗有難度的護理操作,穿著防護服的護理人員,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。
“我報名,去發熱門診。”“我家里沒有負擔,讓我上吧。”“我參加過抗擊非典,有經驗,還是讓我去。”……隨著發熱門診和瑪麗院區投入使用,需要從全院護士長中挑選出10人。通知一發出,大家都踴躍報名,還有幾位護士長要求“走后門”。
“沒想到大家報名這么積極,我激動的都想流眼淚。”宜城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童志榮說。
腫瘤科護士劉陽,1月24日主動申請到發熱門診預檢分診。1月31日,瑪麗醫院一病區缺少人手時,她第一時間向護士長報名,“我是黨員,我先上。”
普外科柳吉靈、心內科魯婷菇、消化內科曾橋橋、腫瘤科胡文靜、骨科胡宇威,支援襄陽市一醫院重癥隔離病區的劉楊、梁永兵、代燕、丁春蕾。爭著到“紅區”,到最苦最累的危重癥患者病房。
感染疾病科趙丹和同事們為了節約緊缺的防護物資,連續在病房堅守15個小時,穿著密閉防護服交班的她坐著睡著了,讓大家都心疼……
腫瘤科護士長龔玉芝接到擔任瑪麗醫院二病區護士長的通知后,便馬不停蹄地帶領大家做培訓、交接,做好27個病房的衛生、生活用品準備時,夜幕早已降臨。
2月8日,一名疑似智障老人住進二病區,吃藥、打水喂飯、上廁所,都需要護士們幫忙。一天24小時,不管誰上班,護士們都很自覺,半小時到病床前查看,直到10天后出院。
幕后英雄
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
面對疫情,宜城市人民醫院醫務、院感、設備、總務、藥劑等職能科室,充分發揮各自優勢,不計個人得失,筑起最堅固的保障防線。
“我們現在與狡猾的新冠肺炎病毒斗智斗勇,必須趕緊把全院每位職工都武裝起來,把防控體系建立起來。”為了打贏這場戰“疫”,醫務科主任張慶軍幾乎吃住在醫院,猶如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,不停地電話請示、安排,不斷地現場巡查、指導。
“打勝仗、零感染”,是院感辦的目標。為了讓醫護人員能掌握最新知識,院感辦通過網絡視頻,組織全體醫務人員培訓學習手衛手、職業暴露、消毒滅菌、穿脫防護用品等70余場次,培訓率、考核通過率達到100%。同時,院感辦還組織人員深入臨床科室,進行現場演示、指導。
為保證臨床救治需要,設備科通過各種途徑,動用所有資源爭取急需設備。1月23日,科主任王一帶領科室人員前往武漢,通過各種渠道緊急采購呼吸機5臺、心電監護儀17臺,趕回醫院已是除夕凌晨三點。他卻不能休息,直到所有設備運到科室一線,安裝調試完畢。
疫情爆發后,透析室病人多達二百多人,CT室的醫護人員二十四小時工作,超負荷工作導致設備損耗嚴重,電話不斷打進設備科。透析機壞了,病人著急了;64排CT做不了,新冠病人排查不了……設備科人員一刻也不敢耽擱,迅速組織人員將設備搶修、調試到位。
從數據上報、上傳下達,到聯防聯控和物資接收發放;從水電供應、電梯等安全生產排查,到臨床一線人員及患者的就餐保障;從醫院內外垃圾處理、衛生保潔消毒,到全院被服的清洗運送……正是這些默默無聞勤勞的同志們,不怕苦,不怕累,全天候為臨床一線防疫工作提供最強有力的后勤保障。